凌晨5點,天還沒有大亮,家住北京昌平的許亞杰已開始了一天的奔忙。
急匆匆奔北京西站,趕早班高鐵,這樣就能保證在8點左右走進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的辦公室。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是北京中關村設立的京外首個創新中心。自2015年啟動以來,著力構筑“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已吸引中創燕園、諾未科技等30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京津企業78家,企業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億元,獲得知識產權1000余件。
從北京到保定,是“北京研發、河北轉化”之路,也是許亞杰在中關村“保定分村”的創業之路。
許亞杰是北京理工大學應用化學博士,此前在日本公司工作,后來決定創業,研發研磨材料方面的產品。
2017年,許亞杰與伙伴經過考察,決定將研發和生產中心設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她和研發團隊也就到了保定,這就有了河北思瑞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瑞恩”),她現在是公司的副總經理。
思瑞恩主要研發和生產精密研磨拋光耗材,用于電子產品、汽車和液晶面板與手機屏幕、后蓋、中框配套生產的拋光,成本可以比進口耗材降低至少30%。
許亞杰說:“保定與北京距離很近,交通便利,高鐵40分鐘,普通火車也就一個半小時。我們也喜歡創新中心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思瑞恩最初入駐的時候,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提供了不少支持和幫助:與當地企業對接、協調生產廠房等。
初創期,一天相關政府部門領導來公司視察。
“還有什么困難嗎?”
“如果可以,能不能把園區門口的紅綠燈安上?”
讓許亞杰沒想到的是,沒多久,相關部門經過實地考察,不但安裝了紅綠燈,還把路修好了。
“精密研磨拋光耗材,聽起來很高大上,但與我們生活并不遠。”許亞杰語調不自覺升高了。
“拿空調來說,現在很多空調都實現了零噪音,這主要得益于,精密研磨使零件表面變得光滑,運轉起來摩擦力小,噪音自然也就小了。我們就是生產研磨零件工具的。”許亞杰說。
會議室里,一面墻的專利證書非常顯眼,它們見證著公司的成長。
思瑞恩自成立起已連續攻克10余項技術難題,申請專利16項。一些產品、技術甚至打破美國等西方國家在這個領域的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許亞杰將研發和生產中心設在保定,與保定高契合度的產業也分不開。
思瑞恩產品重點發力的行業包括汽車行業、半導體行業、五金行業等,保定當地就有長城汽車、同光半導體等企業,“在園區的幫助下,現在他們都已成為我們的客戶。”許亞杰說。
家在北京,工作在保定,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我看過孩子的一篇作文,題目是《寫給媽媽的話》,里面提到‘在我放學的時候,特別期待媽媽來接我放學,但在人群中不管怎么張望,總是看不到媽媽。’看到這句話時,我……”許亞杰眼睛有些泛紅。
“對于任何一個媽媽來講,這都是一個痛苦的話題。這個問題目前還無解,但我會給孩子更多的關愛。”許亞杰說。
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累計達9500余家。
“我們當初是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號召來到了保定,幾年時間,公司規模擴大了、利潤增加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支撐帶動下,我們是受益者,未來希望能繼續與保定、與河北共同成長。”許亞杰這樣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