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甜肖 康紫祎)9月10日,在滄州恩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智能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三朵如碗口大小、外形酷似雪蓮的“花”,盛開在一根黑黢黢的菌棒上,聞起來有淡淡清香,這就是新鮮的銀耳。
“鮮銀耳不需要泡發,可直接食用,比干銀耳營養價值還高哩!”該公司董事長崔軍掰下一片花瓣嘗了一口,“工廠化種植實現了24小時保持恒溫恒濕,空氣凈化水平能達到10萬級標準,產出的銀耳零農殘,品質、口感都提升了不少。”
滄州恩際生物是一家集生物制品、食用菌種植及深加工、農副產品市場經營等產業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為帶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鹽山縣引進恩際生物探索建立的銀耳家庭智能車間項目,按照工廠化培育模式大力發展食用菌銀耳產業。其經營模式可以概括為“1314”:一個農戶提供三間平房,個人投入1萬元,實現年收益4萬元。公司統一提供菌種、技術和設備,統一回收銀耳產品。此舉不僅帶動農民學習先進技術從事食用菌生產,而且推動88個脫貧村參與分紅。
“我們與國內多家科研院校保持緊密合作關系,在銀耳培育方面開展了全產業鏈技術服務。”崔軍自豪地說,“科技這倆字,在咱這兒含金量十足。”
科技為農產品插上了附加值的翅膀。更讓崔軍高興的是,從單一的鮮品、干品到各式各樣的新品,銀耳“身價”翻了番,也帶動當地銀耳產業進入從種植到深加工的良性循環。
如今,公司日產銀耳能達到2.5萬棒,年產銀耳深加工產品480噸。小小的銀耳還延伸出食品、飲料、保健品、化妝品等10多個系列產品,并與國內多家大型食品加工企業及線上銷售平臺建立了合作關系。
“根據市場發展趨勢,我們大力探索直播帶貨新模式,創建了‘零零攜創’——鹽山縣全民電商直播基地,發動全民參與直播銷售活動,繼續打響品牌。”崔軍說。
對于銀耳產業的未來,崔軍充滿希望。他說,計劃用三年時間,在鹽山縣至少發展5000戶家庭智能車間,打造北方銀耳工廠化種植及加工產業基地,用科技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