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省政府授予更大自主改革權限為契機先行先試
威縣著力優化行政審批服務效能
河北日報訊(記者王永晨)“幾個月前我來辦證時還得過好幾道關,至少耗費兩三天,現在20分鐘就辦妥了。”日前,在威縣政務服務大廳,隆誠汽車運輸服務部負責人郭玉振拿著新辦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高興地說。
這是威縣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服務效能帶來的新變化。聚焦審批事項“繁簡不清、流程不優”等問題,該縣行政審批局參考法院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經驗,探索推行行政審批“繁簡分離”改革,將行政審批事項劃分為簡易、一般、較大、重大4個級別,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等19個簡易事項實行“獨任審批”,一人一窗20分鐘以內辦結;一般、較大、重大事項實行“受審分離、限時辦結”,審批時限分別壓減至1個、4個、5個工作日。
近年來,威縣作為全省綜合改革試點縣,大膽探索實施了一批突破性改革舉措,18項改革經驗在全省乃至全國復制推廣,闖出一條欠發達地區高質量發展新路。得益于此,省政府于近日正式批準“給予威縣更大的自主改革權限,支持鼓勵威縣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大膽探索、自主創新”。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把握獲得更大自主改革權限契機先行先試,以優化行政審批服務效能為突破口,著力營造全國營商環境,為加快推動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提升注入更強勁動能。”威縣縣委書記崔耀鵬說。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增速提效。威縣總結在全省率先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的成功經驗,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的關鍵環節持續創新,將政府投資類、社會投資核準類、社會投資備案類三類項目從立項到取得施工許可審批耗時分別壓縮至21、19、14個工作日。認真聽取企業意見,研究制定《威縣工程建設項目全鏈條優化提升實施方案》,針對縣域內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設項目,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做到“拿地即開工、遇事即回聲、交房即拿證”。
準入準營改革逐步深化。針對市場主體“準入不準營”問題,威縣率先探索將行業準營涉及的多個單項許可證合并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隨后又在34個高頻行業實施營業執照和行業綜合許可證聯合辦理,將開辦時限壓減百分之80,現場踏勘時限壓減百分之60,實現準入即準營。“我們正在研究上海浦東新區針對特定行業許可經營項目新推出的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改革經驗,爭取盡快結合威縣實際落地,以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威縣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局長焦春華說。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把威縣變成一方投資興業的沃土。上半年,該縣新增各類企業817家,總投資46億元的36個項目集中開工,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百分之21.6。7月底威縣在北京成功舉辦投資環境推介暨項目簽約活動,簽約引進項目20個,協議總投資66.26億元。